一段書摘:已然是那麼荒蕪,而世界卻依然美麗

自和菜頭評論車延高獲魯迅文學獎的日誌《關於河南人才文學獎》。其中一段文字,解釋這種缺乏門檻與底限的糟糕審美在今日中國日益興盛的原因,最讓我深有同感。

王朔当年在小说《顽主》中,辛辣地把类似的评奖讽刺为“泡菜坛子奖”,点明了它的实质是“一群熟人”彼此充当评委和获奖者,上台兴高采烈地相互颁发奖杯---一个泡菜坛子。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小说中揶揄了一把,然后就撒丫子跑了,这类事从此和他无关。《顽主》出版于1987年,很多人应该去找来补一下课,好节约一点生命。

 

生命很短暂,为什么要浪费在发现不美的事物上,为什么要围着不美的事物团团乱转?对《徐帆》这样的诗作进行一个判断不需要几秒钟时间,甚至是找出作者的其它作品浏览一遍也只需要一杯茶的功夫。然后呢?满足于审美和智力上的小小优越感,写出100个段子来调笑?这或许是个选择,但是毫无疑问是个浪费生命的选择。如果要否定一种价值,一种趣味,一种审美,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在废墟上继续搞爆破,而是去发现、去肯定、去分享、去捍卫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捍卫自己的审美可能是最重要的。

 

世界并不是由一个河南人才文学奖构成的,也不以它为中心。它有它的一套标准,按照这套标准有效地产出奖项。那么,你自己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好的,优美的,有价值的作品是哪些?在你自己的价值体系下,有没有一些可以经历时光侵蚀的伟大作品存在?而且,在时光流逝之先,你就一早断定了它将存续,而且持续发光?你,以及的你的那一群人,是否捍卫了自己的审美,去不断荣耀这样的作者和作品?还是你最后只能小声说:我只是反对,我没有什么可以去爱?

 

恶劣的审美,糟糕的趣味广泛存在,而且在未来一二十年时间内会达到峰值。因为有一代阅读恶劣文学作品,欣赏糟糕音乐、喜剧、电影的人是社会主流。在他们的青春期,关于美的体验只有一片荒芜。在他们的大脑里空空如也,只有几个简单范式存在,以至于在审美上完全无能为力。最近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就是活生生的例证,除了无节制的煽情之外,只有无限的苍白和无力,没有任何美感。

 

已然是那么荒芜,而世界却依然美丽,各种非河南人才文学奖的人还在自己的路上努力,创造自己所认为的美。有什么理由不去给这些人多一点关注呢?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全不相干的人和事上?如果你实在无所事事,哪怕去拍两张小清新的照片都好,起码那是你自己的角度,你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