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ZONE:新世纪最大造假案和超出薪水的工作

闾丘露薇说,真相能否战胜谎言,要看良知能够唤醒多少人。

 

《GREENZONE》是一部有良知的战争片,比某部拍得很装B的爱国征兵大片好得太多太多。它将目光投向美国国内最敏感的问题,质疑伊拉克战争的真正原因。影片一开场,身形又壮了几圈脑门子上多了点皱纹的马达童鞋带着队伍在一团令人烦躁不安的混乱中拼死冲进据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点,却发现那里已经10年未曾开启。重复多次以上戏码后,艺名为米勒的马达童鞋开始质疑情报来源和自己的国家,并在内部会议上兴风作浪,扫爷爷们的雅兴。
和谍影系列一样,《GREENZONE》其实也是个体与国家机器的对抗。只是这次马达童鞋并非为了切身的实际利益奋起反抗,他理想主义,庸人自扰,无事生非,泄漏国家机密,丢美国政府的脸,胳膊肘向外拐,是个不爱国的美奸。
他成了王海,做了一些超出薪水的工作,非要揭露新世纪最大造假案。
让政客、媒体和人民看了都不舒服。

影片的临场感很强,音效、镜头控制和脚本都做得非常好,尤其背景乐虽然存在感不强,但切入点拿捏得到位,突出了剧情的每个关节点,比如马达童鞋质问女记者“你去证实过(消息源)了吗?”时,不安的背景乐已在暗示政府造假;比如马达童鞋终于和梅花J对话时,略带行进感的背景乐带来了令人稍感振奋的错觉。晃动的镜头令人联想起谍影重重2,镜头叙述简洁有力,每到一个新场景,都会用一系列短镜头去表现当地的景象,速写式的一晃,正是战地记者的走马观花,但信息量很大,组织严密,该给的细节一个不漏。整部片子结构上做得很用心,制作者隐身幕后,而观点历历;每段台词只代表片中人、同时也是伊拉克战争中各方的某种立场,而整部片子的主题蕴藏在结构中,是男主的观点,也是美国民众的立场。


有人说这片子做得很用心,因为说了很多战争片不会说的东西,其实这样的片子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只是这次叙述的对象太近太近,要保持一个多方位多视角的立场,对战争发动国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艰难。其实《GREENZONE》并没有它所表现的那么中立,它也回避了一些更加敏感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说一个利益集团的滥权,能够如何操控传媒和民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个体又能够保持什么程度的独立与抗争。在薪水范围之外、能力范围之内,个人又能够做到什么。
而后,它让我们看到,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会有同样的故事发生,分歧只在于个体从质疑到行动的瞬间。不禁再次想起了《海豚湾》,最触动我的不是日本政府官员的冷漠和海湾里血淋淋的虐杀场景,而是录制者不折不挠的行动和勇气:“永远不要指望政府或组织能做什么,改变只能来自个人的激情。”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与其质疑体制,歌颂西方民主,纠结各种制度的优劣,莫如多想想个体独立于环境的思考、勇气、正直与质疑心,那才是更重要的东西,是每个人都应当关注、而且能够做到的事,也才是真正的公民社会之始。
不错,即便是在很多人向往的“民主”的美国。

 

影片的台词与一些片段也做得很有意思。

 

同样去找梅花J的窝点。
官僚的手下派去了两个当地混混,混混们开辆小破车,用打火机微弱的光线查看笔记本上的地图,就好像60年代的间谍电影。
马达童鞋在军车上滴滴答答对着荧光屏戳啊戳,就到了。

 

伊奸代表(准确来说是伊拉克平民中的菁英代表)哽咽大吼:我要怎么做你们才相信我?我提供正确的情报,我给你笔记本。我还要怎么做?我也曾为国战斗。奖赏?你以为我是为了钱吗?你以为我不在乎我的国家吗?我看到国家的现状,你以为我不了解现状吗?这么多人喝不上水,用不上电。难道我只是为了奖赏吗?我这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和国家的未来。我比你更希望为这个国家做些事情,我想帮助我的国家。
马达童鞋目瞪口呆。

 

一开始出现的大胖子看起来像自己人,他肯定了马达的疑虑,于是马达童鞋就和他勾搭上了。
米勒:我来这里是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是哪里都找不到。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马丁:没有简单的答案。想知道答案的话,就去问庞紱斯通。
米勒队长的任务和疑问表达了美国民众的声音,而中东问题专家的回答代表了政府的态度。这个态度很暧昧,每个相关人员怕是或多或少都参与了这场世纪最大规模造假案。
不过这个大胖子估计有些人应该挺喜欢的,因为他的最大目标就是用军队来维稳。

 

有趣的是美国人的内讧。
米勒:你要他别向美国审讯者交待?
马丁:没错。
米勒:我们不是一个阵营的吗?
马丁:别天真了。
马达童鞋面抽。

 

不到10分钟的剧情后。
米勒:也许他们说的是我们不想听的,也许他说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就能解释我们为什么一直一无所获,因为我们一直没看到真相。
马丁:只是假设。你没有证据。
米勒:别天真了。
现世报啊,这回轮到中东问题专家面抽了。

 

责问被忽悠的美国媒体。
米勒:你证实过吗?
记者:……他是高官……

 

责问被忽悠的美国国民。
米勒:我知道你和我国的官员谈了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
梅花J:什么计划?我告诉过你们的官员,1991年后我们就取消了那个计划。
米勒:我国官员捏造了你的话,才有了这场战争。
梅花J:有人证实过他的说法吗?没有。因为你们政府希望听到这个谎言。他们想推翻萨达姆,也用了必要的手段,才有了这场战争。
暴政帮凶光头佬和正义之师互相瞪着对方,后者的眼神退缩了。

美国的另一种主旋律片,对“出于自己的希望去相信某些东西”的批判是异常严厉的。

 

责问美国驻伊拉克部队。
小布什:我们取得了胜利。
餐厅里一片欢呼鼓掌。
庞紱斯通的得意,女记者的释然。

 

责问战俘营。
上空回荡着劝降广播,告诉战俘们“一起来建造一个美好的新伊拉克吧”。
下一系列场景,是套着鄢布头罩、被迫面壁跪着的俘虏们,狂吠的军犬,非人的关押室,连为什么被抓也不明白的无辜者,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战俘……
被外人发现虐俘、担心出人命捅出去而开始惊惶的守卫。

 

责问选择了不问原因服从的士兵。
兵:队长,我们只要执行任务,平安回家就行了,什么原因不重要。
官:对我来说重要。
虽然那个兵后来没再出现,但他的选择实际上是被委婉地批评了。

 

但是尊重个人的选择。
兵:对不起,长官,我不能服从这个命令。
官:好吧。我会把队伍分成两只,我带上OO,你和其他人回去报道。

 

还有伊拉克人(或者说退役军人、平民菁英)的立场。
法伊紱:这个国家的事情不是由你来决定的。
可怜的马达童鞋再次目瞪口呆,打了半天没成英雄,因为说到底他想要做的其实和华盛顿官方一样,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作恶者交易,交易,交易。
这也是美国平民现在面对伊拉克的尴尬处境。
到了这个部分,美国战争片里几乎雷打不动的救世英雄情怀也被推翻了。美国大兵不是英雄,他们和他们的政客一样,只是些等级不同的战争商人。
可见,一厢情愿地相信政府宣传,要去拯救某国人民于“水深火热”,这种思路无论放在哪里都是要出问题的。

 

追拿梅花J也很有意思。
马达和美国杀手同时追上了梅花J。
杀手要杀梅花J;伊拉克军官杀了杀手;马达童鞋翻身跳起,毫不犹豫,一梭子干掉了伊拉克军官。
梅花J看看杀手的尸体,看看马达童鞋,问:“你确信华盛顿真的这么想(合作揭露真相)?”刚刚唧唧呱呱争辩的马达童鞋此时成了闷嘴葫芦。
沉默中,伊拉克退役军人、平民法伊紱跳出来一枪干掉了这个“萨达姆的头号将军”。
看到这儿,想起前面梅花J说的“美国人想推翻萨达姆”,我不禁苦笑。导演毕竟还是没敢触真正的雷区,还是巧妙地为政府的真正动机打了马虎眼。
就连背了所有鄢锅的庞紱斯通老师,台词里也都是PIKAPIKA的“民主”闪金光,一点石油气味都没敢沾。

 

结局。
庞紱斯通:这不重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重要。
米勒:这是最重要的东西!战争的原因是最重要的!你知道你干了什么吗?下一次要人民如何信任我们?
庞紱斯通骂骂咧咧摆脱了打假英雄王米勒童鞋,回到“伟大日子”的选举厅,发现那里已经吵成了一锅粥,穿着伊拉克服装的代表们拂袖而去,从外表到神态全盘西化的扶植对象看着这些别离了30年的同胞,茫然无措。
联系前面,GREENZONE里风光旖旎的游泳池,悠闲的官僚,与失序、暴乱、崩溃中的外面世界。
推翻暴政?“民主的阵痛”?建立更美好的伊拉克?由这些生产了新世纪最大造假案的人?
切。

 

其实这种造假案的基础都很脆弱,但凡媒体能够恪守新闻操作规则,但凡民众能够多质疑几句,但凡早期涉及此事的内部人士稍微做点超出薪水之外、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就能阻止一场战争。这可比马达童鞋的事后诸葛亮功劳大多了,就算法伊紱们也会领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