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耳脖子满老师说,可能成为现实的预言不是奥威尔,而是赫胥黎

很有意思的一本老书,上当当签书单时看到介绍,准备买来看看。

光看目录就觉得很有意思了:
第一章: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1)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2)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脖子满老师是研究媒体生态学和文化传播的,对这块感兴趣的人应该都会觉得很对胃口。
虽然是很早以前的书了,但在中国来说到了今天依然有前瞻性。简单点说我想我们还处在担忧奥威尔预言的时代,基本等于没开化。这就好象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不会爆发次贷危机一样,赫胥黎的预言就像成人病,还没摆脱童稚期的我们似乎还没资格得一得的样子。
不过书里例举的不少美国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也已经比比皆是了。多少世代以后的后世子孙研究这个时期的中国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顺便说,广西师大出的不少书感觉都很不错。

有兴趣的可以在http://read.dangdang.com/book_3773试阅和买。这个是平装16开,我觉得不管是上床还是上厕所应该都挺称手,要讲究装帧收藏观赏效果的话就算了。

以下文字转自《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前言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1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知。这就是奥尔紱斯•赫胥黎2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3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