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读艾略特的《烧毁的诺顿》

刚在黄集伟先生的每周一字里看到,据称余华转了艾略特这里面的一句诗:“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觉得这词句也未免应景得太过浑然天成,于是去查了查原文,结果挺有意思,感觉余老师似乎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完全曲解了艾略特的本意并将之狭隘化后为己所用了。

Go, go, go, said the bird: humankind
Cannot bear very much reality.
Time past and time future
What might have been and what has been
Point to one end, which is always present.

原文:
http://www.tristan.icom43.net/quartets/norton.html
BUIRNT NORTON
(No. 1 of 'Four Quartets')
T.S. Eliot

汤永宽版的中译文:

去吧,去吧,去吧,鸟儿说:人类
忍受不了太多的现实
过去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
过去可能存在的和已经存在的
都指向一个始终存在的终点。

看了全诗,原来艾略特的本意是描绘某种共时、超验的“唯一点”时,提了句人类都有不愿接受现实的倾向,而这个唯一的“终点”,类似坐标轴0.0.0.0原点的东西,才是一切的解答。这与世俗尺度的discovering reality还是Digging for the Truth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很大程度上是恰恰相反的价值追求,也不是“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这样仿若老教授审视泼赖学童目光般的严厉与痛心,而是温和、理性、悲悯、沉思、富含宗教性情感的。

至于余老师的原话出处,应该是出自《兄弟》遭到批评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答。
http://yuhua.zjnu.cn/ArticleOne.aspx?id=1590

余华:这部作品本来就是荒诞、超现实的。但我觉得我所写的东西和现实相比,一点都不荒诞。艾略特曾经有这样一句话:“鸟说,人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如果有人不能接受这种荒诞性,那其实就是不了解我们现实的生活。现在有些人很关心自己的生活,但并不关心别人的生活。很多荒诞的事情都是现实存在的,只是大家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看来不仅是余老师把艾老师脑补了(而且还拿来给自己的小说解围呢,荒诞和现实的关系真该是那么理解的吗?还是那些提出余老师不能接受之批评的人应该受到这样的指责呢?),可能转发的人也理论联系实际地自己脑补了。
其实他不说引自艾略特、直接当自己的话说出来不是更好些么……当然,那样就没有引经据典靠名人撑腰的底气了。
只是这么一引用,反倒给人更加心虚的味道,仿佛是已经失去了从容、自信、反省与广阔的视野,所以如此在意那些“不了解我们的现实生活”“说的都是空话大话没有道理”的读者的批评并且难以接受。
看来余老师好像也是“不能忍受太多真实”(若按艾略特的本意,那也只是reality而已)的人类之一,但看上面那段文字他说这句话时显然是已经将自己刨除在外了。
我开始觉得好像没办法再粉余华老师了。

最后还是引用《四个四重奏》里开场的那句话:纵然语言为人所共有,但多数人立身处世仿佛各有其到。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