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鄢胶碟般进入全彩时代

今天收到了漫客燃周刊的样书,仔细研究了一遍边栏和底栏【?!】,假定读者来信的年龄信息没有经过刻意挑选,那么这本新刊的定位应该是集中在11-15岁的年龄层,比之前朋友传说的定位(8-10岁)要高一点点,或者说如果读者信息是经过挑选的,那么反映出的不是目前的实况,而是制作者的希望和未来的办刊方向吧……?
所以投稿的话,故事的主角定位在17-19岁会不会比较好……扶额。

作品本身还没来得及细看,不过……《明日之光》的跨页扉页只写出了illustration是姚非拉,清线和仕上在哪里,心情好微妙==(好吧一切都是为了定位),不过为什么扉页和正篇中间会隔这么多页别的东西咧="=颜色倒是和看PDF时没太大差别,有点意外。“清爽亮丽又不会印丢的颜色”这东西也好微妙啊【完全无法把握CMYK也不习惯涂色块的人飘过。
然后发现几个头牌都是工作室阵容,除了FLY外就是当年《少年漫画》的三剑客(颜开,陈翔,郑旭升)。说起来《雪椰》一直没动静,《小山日记》没看完,《繁华如梦》也没看到完……好吧我的生活中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国漫了==
……
…………
………………
……………………
………………………………………………………………
…………………………………………最重要的是我还是没办法接受全彩故事漫画啦抱头!!!!!!

其实对彩色漫画本身并没有偏见,只是长年以来的欣赏习惯,依然比较能接受鄢白灰的世界而已。
这篇文章作者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
http://hi.baidu.com/duer/blog/item/352b09f49ceec764ddc47412.html

冷静想想,其实全彩漫画并不一定就不如鄢白,就像当年日本漫画引入网点纸一样,这次也不过是引入新的元素罢了,在表现的可能性上必然超过单纯的鄢白灰,这其实是好事,说到底日本漫画当年也不是因为觉得鄢白比彩色好看才发展成现在这种样子的。
现在,在鄢白画面的表现技巧上,日本人已经做到了一个境界,而在彩色漫画方面,似乎大家都得向美漫看齐的样子(同样感情上完全无法接受美漫==)也许这才是很多看日漫的人无法接受彩色漫画的原因吧,因为大家都已经被高水准的鄢白漫画喂刁了,而所谓的日式全彩漫画,还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于是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漫画在全彩这一点上,终于和日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_=
这是一点。另一点则是市场的问题。

所谓90后和00后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强调高仿真视听效果的世界,相比之下,可能就像某篇报道文章里提到的,中国的90后和00后受日漫的影响程度和资讯速度在总体上远不如70后和80后,所以对于全彩漫画,也不像后者那样充满强烈的抗拒心。这也是我的个人感觉。
这个观点说出来估计会有很多当事人跳出来说我就是00后我就讨厌全彩,问题是你一个人代表不了全体,你认识的所有朋友(即便超过30个)也代表不了全体(除非他们在年龄工种性别等方面有足够的覆盖率)。做动漫资讯的人所接触和培养起来的这批读者,对整个潜在市场来说其实依然还是很小的一部分,是关起门来自己乐,只是大PARTY小PARTY的差别罢了。
究竟中国的动漫市场是个什么样的分布状态,就是受过良好训练的资深编辑做的经验判断都未必靠谱,更别提流动性这么大、更多以个人喜好为优先考虑、说白了只是“资深发烧友”、“资深研究者”、“资深专家”的动漫编辑了。除了依赖个人的敏感嗅觉,最后一切还是要靠统计数字说话。
可在这个“NGO只反对外国政府”的社会里,一个具备信度和效度的市场调研报告大概也是很难的吧。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类似的调研结果公布了。

回到之前的话题。
考虑到彩色漫画的发展空间,和新一代读者的消费习惯,如有能人继承日漫积累下来的经验手法揉合色彩的表现技巧,再经过一段时间制作方式上的磨合,应该是能够改变现在的格局和市场消费成见的吧。
正如当年的日本漫画,也是这样一点点走过来的。

我想,全彩漫画最实质的问题,并不在于彩色与鄢白之争,或者阅读习惯之争。比起那些情绪化的、短期性的意见,彩色漫画对阅读想象空间的剥夺才是更大的危机。
就像电视时代的图像剥夺了我们对文字的想象力,MJ时代的MV剥夺了我们对音乐的想象力一样,在全彩漫画的时代,色彩是否会进一步剥夺我们对图像的想象力呢?这是一点。
第二,全彩漫画的工作量要比鄢白大得多,组团形式也许会再次取代个人创作成为主流方式。其实从很早以前日本连载漫画就已经是工作室的形式了,完全不用助手的漫画家现在来说相当值得钦佩。只是在电脑软件的发展普及之后,漫画制作的成本和工序都大大减少。
是否可以预期,在全彩漫画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市场、制作技术和作者经验都已非常成熟的前提下,全彩漫画将会重蹈今天鄢白漫画的发展轨迹,慢慢由团体作业形式回到个人操作上来呢?
我觉得,这些问题恐怕要比“不能接受全彩的少年漫画”、“作者不习惯,制作周期跟不上”的抗议都要严重得多。市场的消费习惯可以慢慢改变,作者的创作方式可以慢慢调整乃至用体制和技术去弥补,但创造与接受信息的方式一旦被改变,却是不可逆的。

也许不久的将来,鄢白漫画真的会变成MP3时代的鄢胶碟那样的东西。到了那时,翻出现在收藏的鄢白漫画,不知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我想,到了那一天,像《虫师》这样画面散乱如涂鸦的作品,以及众多充斥着作者个人气质的小众漫画,怕是要灭绝一阵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