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吸血鬼真人版开场还原度大赞!!!!

回头空了截对比图出来。
这次放出的5分钟版本是动画开场时的地铁猎杀戏。动画里负责这场戏原画的是井上俊之和西尾铁也(没错,西尾就是火影和空中杀手的人设,攻壳TV动画片头的制作者之一,所以对着《空杀》牢骚人设为啥这么火影的家伙统统给我去切腹)。电影片段从人物造型到镜头台词几乎100%还原了动画效果,最值得表扬的是画面光影对原作的“战后时期”气氛的高度还原,让人恍若进入了60年代中后的日本,记得这片子是按好莱坞路子经营的吧,能做到这地步不容易。而且全智贤的英文念白真的吓了我一跳,相当出色呢。
另外看到有人拿这片拉扯上《东之伊甸》来说事儿的,非常牵强。看样子只要收视率上去了就会有大批眼球蜂拥而来,也不管是真喜欢还是假知道。《东之伊甸》刚开播时怎么没见内地有多少人在关注呢?

其实《最后的吸血鬼》原本走的就不是剧情路线,而是好莱坞风味的动作片。让这部片子成为经典的重要人物主要是监督北久保宏之(现在知道这人的不多了),人设寺田克也(非常经典的代表作!),企画押井守(咳咳,狗爸你好),作监黄濑和哉(最新作是这个月公映的《宫本武藏》,这人在PIG和GAINAX的作品单里还是相当活跃的,稍微了解点EVA的人都不可能没印象吧),甚至音响监督百濑庆一(将日本动画的音响效果做出好莱坞大片神韵的代表人物,《最后的吸血鬼》也是他在动画音响监督方面的出道作)。
没记错的话神山老师那会儿不过是个跟着前辈练练手的后生,刚从背景美术人员转型过来,押井塾还没出师,《机动警察》还未诞生,无论是论资排辈还是从实力上都轮不到他说话,《最后的吸血鬼》在脚本方面也没有什么能够让他特别发挥的空间,而且所谓对越战的反思和反战主题其实表现得很局促(当然,如果以《高达00》那种程度来比较的话,《最后的吸血鬼》就是反战神作了)。另外这片也不是神山的脚本处女作。所以虽然在创作成长上也许对本人有相当的影响,但在神山的年表里基本上属于没什么代表性的作品。这和《东之伊甸》里他一人包揽原作监督脚本演出诸多工作的情况完全不同,后者是真正意义上属于神山个人的作品,前者不是。
如果要说《东之伊甸》真人化可能性,那也得是《攻壳》TV版出真人而且做得好才扯得上一点关系,而且这片还未必对得上目今欧美市场的胃口(日系大片的可能性倒还大些)——不过这种事的希望就更渺茫了,不提也罢。

回想起来,像《最后的吸血鬼》这样战斗戏爆满满屏幕香肠嘴番茄酱的40多分钟短篇,剧情编排上居然能把感情的最高潮硬是压到逼近结尾时才释放出来,这大概可算是神山这个慢郎中掩饰不住的才华一闪。你别看他慢吞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好像没什么章法,其实他心里有数得很。另外,在这种类型片里他都能调配好对战争和人类社会的思考,也可见神山确实从小就是个忧国忧民的好孩子啊,比他师傅打个空战也要思考存在的终极意义来得实在多了。

说一下越战以及电影和动画的不同。虽然从目前的片段还看不出电影会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

之前在线看卡幀了,有几个镜头没看到,一是电车驶来时字幕打出了1970年,那一年日本都举行万博了,中日建交也是这一年;而动画的故事舞台是1966年,这么一来纪年表上小夜在横田基地打翼手的事件就得往后推迟4年,;二是翼手叔叔看的报纸标题有个特写镜头是“アメリカ爆墼機 北べトナム空軍基地を攻墼”,即故事的背景依然是联系越战的,但电影里有一个新角色オニゲン,ONI GEN,写成汉字就是“鬼源”,看介绍的意思,估计是从原作里MOYA和SAYA的原型机(啥?),最后一只纯血雌性翼手的形象衍生出来的(也可以看作是TV版《BLOOD+》里小夜和迪娃的母亲SAYA),所以把她看作吸血鬼真祖其实不能算是电影原创,而是比较像是从原作设定里翻出来的未采用稿(不禁想起了EVA眼镜娘和5号机的八卦)。
只是这么一来,小夜的存在和追猎行为的性质就变了,动画里作为人造兵器而存在的小夜,猎杀翼手的行为是含有同类相残的意味在,所以标题“最后的吸血鬼”大有弦外之音。但电影里如果真的安排ONIGEN杀了小夜父亲,以反派面目出现,那小夜的战斗就完全变成正义和孝道的体现了。
所以虽然日方的电影STAFF里把神山健治供在脚本名单第一位,但还是很令人生疑是不是挂名而已。由于此片PIG不仅只是原作和授权,还参与了投资和分赃(……),所以电影里的各种变动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确定的,这就更复杂了……顺便说,本片正式标题是LAST BLOOD,副标才是动画原作的全名;香港的STAFF里,编剧是周隼,没有神山的名字。


剧场动画的背景是美国人非常敏感的越战,时间是1966年10月底万圣节前夕(从小夜在地铁上猎杀翼手开始,到万圣节之夜在仓库与翼手决战为止)。66年是美军正式介入越南战争、与北越展开直接军事冲突的第2年,也是在越美军数量达到顶点的一年。所谓“故事发生在越战前夕”的说法可能是把《BLOOD+》的设定混淆进来造成的讹传,也可能是把结尾才明确呈现的越战背景理解为开战标志而造成的误解,还有可能是因为这一年3月美国宣布大幅度筯加驻越美军,由于美国在越战中从没正式宣战,在一些史学观点中可能将这一举动作为美国正式介入越战的标志,从而把66年视为美国对越战争的开始。但实际上,66年时的美国已经陷入越战泥潭了,在政府宣布筯兵后不久美国本土就发生了反战游行和对反战者的镇压。在日本民间,尤其是年轻学生,对美国介入越战也有激烈反应,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美日安保与越战升级密切相关,从65年到70年反战运动从未停止过。
1970年则是美国本土反战运动的高峰,这一年发生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此后逃兵役就成了美国人的优良传统……以致后来不得不赦免了不少不愿为国家奉献生命的年轻人,哈哈。虽然一般说起“越南战争”的概念是59年(或61年)到75年,但美国真正直接参与作战的时间段是从64年(东京湾事件)或65年(与北越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到73年这9、10年间。打个比方说,如果故事发生在1966年,那就等于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而如果发生在1970年,那等于快绞死萨达姆了。
另外,动画里闪回的那些记忆片段是有历史原型的。但历史上的ソンミ村虐殺事件实际发生在68年,是剧场动画里小夜被调往越南之后,而电影把时间改到了70年,就变成是在事件发生之后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电影特意把时间点改到1970年的理由是什么,反正肯定不会是为了字幕好看,哈哈。
不过早期宣传中有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美军驻日基地的说法,且小夜是设定为400岁的半人半吸血鬼,爱好是狩猎纯血吸血鬼,一方面是为人类世界消灭吸血鬼,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吸血鬼是她唯一的食物来源(啥?!),虽然独往独来,但也有闺中密友(啥?!),主线任务是打倒大吸血鬼(啥?!!!)……所以说也许1970年根本就只是个宣传幌子而已,主体剧情完全另起炉灶也不是不可能=v=,看看日版预告就知道了。

现在很多人熟知的《BLOOD+》实际上是《最后的吸血鬼》的衍生物,是“小规模原作反响大好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发衍生产品”的思路,而并非正篇和前传的关系。剧场版虽然奉行动作片的制作路线,但神山这好孩子和负责企画的押井老师还是给整出了一个深邃的内涵(虽然到了今天根本没多少人在意这师徒俩到底想说啥)。TV版除了沿用剧场版的部分世界观之外,其他方面实际上不存在多少联系,而且部分设定还有冲突,比如《最后的吸血鬼》的结局是小夜在1966年被送往越南去执行任务,而TV版里越南首次出现翼手的目击报告却是在1972年。制作群也是完全不同的班底。TV对人物和剧情的演绎,商业性更强,普及度更高,人设更贴近年轻日本观众的口味,但作为PIG首部原创年番动画,将原本的设定和剧情大量扩充后对作品质量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倒是在摸索大众市场方面获益良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神山健治也是在1966年出生的,哈哈。